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1、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当前各种环境复杂多变,只有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才能确保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大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应该严格执行、认真遵守。大学生要建立和谐、适度的学习节奏,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工预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交往法则,学习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要以诚相待,为他人着想,正视冲突、积极应对矛盾,要学会批评的艺术,要虚怀若谷、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

3、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高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社会实践维度,强化学生实践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

4、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首先要认识到恋爱是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恋爱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同时,大学生要学会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失恋问题。失恋后要学会通过适当的途径排解情绪。

5、要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首先,要合理认识压力,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改变消极观念。其次,要学会合理调整情绪,乐观面对压力。最后,要掌握一些排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6、通过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在必要时应主动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他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面对现实,建立新型人际关系,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对大学生而言,当今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2022-08-13

学院地址: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京阳大道

版权所有:©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